元朝为什么战略大于迂回,先灭了大理?

大理 更新于:2025-09-10 00:41
  • 我的故事没有酒a

    元朝在灭大理的过程中,确实表现出“战略大于迂回”的特点,选择直接进攻而不是采取迂回战略,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战略目标和形势所迫:"
    "消灭南宋心腹大患:" 大理国位于南宋西北,是南宋重要的屏障和潜在威胁。大理与南宋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也曾多次入侵南宋。元朝建立后,南宋是首要目标,而大理的存在,无疑会削弱元朝对南宋的打击力度,甚至可能在背后给南宋提供支持。因此,消灭大理是元朝南征南宋的必要步骤,是战略上的重中之重。 "蒙古骑兵的优势:" 蒙古军队以骑兵为主,擅长快速机动的作战,长距离奔袭和突袭是其特长。而大理地处高原,地形复杂,适合步兵作战。从战略层面来看,蒙古骑兵更适合直接进攻,而不是在复杂地形中进行迂回作战。 "缩短战线,集中兵力:" 元朝在灭金之后,实力大增,但面对南宋,仍然需要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如果采取迂回战略,需要绕道而行,不仅会延长战争时间,还会分散兵力,增加作战难度。直接进攻可以集中兵力,尽快消灭大理,为南征南宋创造有利条件。
    "2. 迂回战略的局限性和风险:"
    "迂回路线漫长,

    举报
  • 冬雨望秋

    众所周知。蒙古灭南宋,用了将近50年。由于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纵横欧亚大陆草原的蒙古人屡屡受阻。其中以四川和襄阳最为激烈。这两个地方几度易手。耗时长达几年。

    1252年(蒙古宪宗二年,大理天定元年)七月,蒙哥汗采纳其弟忽必烈的建议,决定避开宋军主要防线,进兵大理国,利用西南人力物力,形成于迂回攻宋之势力。



    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十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大理国。无敌亲率中路军。于十月过大渡河,抵金沙江。用皮筏渡江。到达今天的云南丽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皮跨革囊”,忽必烈一改以往的屠城恶习,下止杀令,派使者劝降。

    大理国相国高太祥,主张坚决抵抗,杀了使者,忽必烈与12月进军龙首关,直逼羊咀咩城,12月12日,羊咀咩城被攻破,高太祥被杀,段智兴出逃。次年春,段智兴在宜良被俘虏,大理国灭亡。然后以段氏所领率部两万人,攻克未附城寨,占领大理全境。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