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历史上大理国没有被两宋灭掉?

大理 更新于:2025-07-19 00:23
  • 逗你玩10610471

    大理国(937年-1253年)是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古代国家,其存在时间跨越了北宋和南宋两个朝代。大理国没有被两宋灭掉的原因有多方面:
    1. "地理距离":大理国位于今天云南省一带,距离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和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相隔甚远。由于交通不便,宋朝难以迅速对大理国进行军事行动。
    2. "民族差异":大理国是白族建立的国家,而宋朝主要是汉族统治。在古代,民族间的矛盾和隔阂较大,宋朝可能没有足够的力量和意愿去征服一个与汉族文化差异较大的民族国家。
    3. "经济、军事力量":宋朝虽然是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但在与大理国的对抗中,宋朝可能并没有绝对的优势。大理国虽然国力有限,但有一定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基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敌。
    4. "政治、外交策略":大理国与宋朝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政治联系和外交互动。在某些时期,大理国与宋朝保持着和平关系,甚至有朝贡往来。这可能使得宋朝不愿意采取武力手段去灭掉大理国。
    5. "其他势力的牵制":在宋朝与大理国之间的对抗中,还有一些其他势力的存在,如吐蕃、西夏等。这些势力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宋朝的军事行动。
    综上所述,大理国

    举报
  • 孙西请

    公元937年,段思平建大理国。公元1254年,被元灭。大理国定都羊苴咩城,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今天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面积相当于今天云南省的2.9倍。


    那么大理为什么能在强国林立的两宋时期存活这么久的时间呢?


    历史上,大理这个地区其实一直都是远离中央的自治态势


    虽然我们说从秦国开始,大理这块区域就纳入了版图,并开始接受中央管理。但是以当时的交通条件和通讯手段,大理一直都处在远离中央,自治的状态。仅仅是说在大一统王朝的时候,大理是在“地图上纳入”版图。一直到明清的改土归流后,中央才逐步真正掌控这块区域。


    大理一直都以宋朝的属国姿态处理“外交关系”


    大理国王段誉,对,就是金庸笔下的那个段誉,在1117年派使臣入宋进贡,宋徽宗册封段誉为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对于这样一个姿态上表现顺从的属国,宋朝没有理由去攻打。


    北宋初年,进攻大理不符合当时的北宋布局


    赵匡胤建国后,当时全国并未统一。大理当时不属于汉人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地区,北宋要面对的局势有在广西一带的南汉,江南的南唐,山西的北汉,还有已经占据燕云十六州的契丹,而其中的无论哪个,对北宋的威胁都远远大于大理。北宋初年,进攻大理不符合老赵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指导方针。


    南宋时期面对金兵的压力,无力顾及大理


    这个好理解。宋朝都被赶到南方偏安一隅了,自己北边的国土都被金国占领没能收复,哪里还有余力顾及大理。同时,在南宋后期,大理也成为了南宋和蒙古之间的屏障


    攻占大理,谈何容易


    云贵一带,地理环境复杂,少数民族众多,正所谓:

    土风之不便,沮洳之所陷,瘴疫之所伤,馈饷之所乏

    当年唐朝两次派兵征讨南诏(大理前身割据政权),以损失20万人的代价依旧没能拿下,而刚刚建国的北宋,实力和当时的大唐完全不在一个当量上,这个时候征讨大理,估计够呛。


    从经济利益上看,征讨大理完全是赔本买卖


    我们抛开国家一统的层面,纯粹从经济利益角度出发,当时的大理,国土三分之二以上都是贫瘠的土地,地势复杂,集结重兵征伐大理,对两宋王朝并没有利益上的直接益处。


    大理举国信奉佛教,对外征服欲不强


    大理国相对当时其他国家,国力较为弱小,且信奉佛教,对外征服欲望举国上下都不强烈。一个没有野心和威胁的实力邻居,相对来说就显得不这么需要“迫切”对待。


    希望我的对你有所帮助


    朝史暮想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